民国成立后,中国对外关系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获得外国对新政府的承认。因为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的时间不长,故承认与否尚不成为太大的问题。及至政府迁至北京,施政逐渐走上正轨,承认问题的重要性便日渐凸显。但列强为了以承认要挟中国满足他们的要求,各国驻京外交使节迟迟未向袁世凯就职表示觐贺并递交国书,使承认问题延搁不决,也使迫切需要通过承认而获得列强支持的袁世凯颇为此不安。在承认问题上,列强既有共同利益,如要求中国表现出履行国际义务的意志和能力,承认前清政府签订的所有国际条约之有效,保证外国在华特权利益,赔偿辛亥革命期间外国人的“损失”等等;也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如日本对东北铁路筑路权、俄国对外蒙、英国对西藏的权益要求等等。对于前者,袁世凯基本没有表示反对,但对于后者,袁世凯考虑到国人的反应与列强间关系等各种内外因素,尚不能完全满足列强的要求,因此,袁世凯与列强关于承认问题的谈判进行得并不十分顺利。由于列强对承认问题采取了一致行动的原则,故袁世凯一时亦不能通过谈判在列强中打开个别承认的缺口。
因为美国以“门户开放”作为对华政策的主轴,更注重在中国获取普遍的政治经济利益,故其对承认问题的态度较其他列强为积极,还在1913年初,美国国会已通过承认中国新政府案,美国舆论也呼吁尽快承认中国新政府。当年4月中国正式国会开幕后,美国总统威尔逊认为承认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承认中国新政府,并于5月2日通过美国驻华使节将承认国书递交袁世凯。此后,袁世凯通过镇压二次革命而控制了全国局势,列强也通过谈判而基本得到了他们希望得到的利益,承认问题终于在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之际得到解决。10月10日,袁世凯在大总统就职宣言中正式向列强承诺:“所有前清政府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各外国政府所订条约、协约、公约,必应恪守;及前政府与外国公司、人民间所订之正当契约,亦当恪守;又各外国人民在中国按国际契约及国内法律并各项成案成例已享之权利并特权豁免各事,亦切实承认。”英、法、德、俄、日等国政府亦同时对袁世凯就职表示承认与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