诩在位十三年,被胡太后杀死。诩在位时,北边六镇(武川、抚冥、怀朔、怀荒、柔玄、御夷)守军叛变,农民到处起义。统治阶级分裂互争,诩与胡太后斗争剧烈,想借大都督尔朱荣兵力推倒胡太后。太后杀诩,尔朱荣杀太后,立子攸为帝。荣谋篡魏,杀王公朝臣二千余人,元氏宗室大部被歼灭。子攸杀荣,荣族人尔朱兆等起兵攻洛阳,杀子攸,立元恭为帝。兆部将高欢据邺叛兆,立元朗为帝,欢击败尔朱氏,夺晋阳(山西太原县)作根据地,自称大丞相,封齐王。又夺洛阳,杀元恭、元朗,别立元脩。脩居洛阳,欢居晋阳,事实上魏政权已经消灭了。
脩在位三年,谋杀高欢不成,奔投关西大都督宇文泰。欢立元善见,迁都邺,称为东魏。泰恶脩兽行,杀脩立元宝炬,称为西魏。
(二)东魏与北齐(五三五年—五七七年)
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祖高谧犯法徙怀朔镇。高氏累世戍边,习俗全同鲜卑。欢幼年当通信兵,到洛阳受笞辱,回镇结客,与侯景等友善,想乘机起事。欢初投六镇叛兵首领杜洛周,继投农民起义军首领葛荣,最后投尔朱荣,劝荣叛魏。荣死,欢从尔朱兆,又诱六镇叛兵从己叛兆。欢出身微贱,兵力不及尔朱氏远甚,可是几次战胜,竟成帝业。当时尔朱族与拓跋族间、六镇叛兵与统治阶级间、汉人与鲜卑人间充满着尖锐的矛盾,欢把这些矛盾利用了,《齐史》称他“把握时机,变化若神”,确是适当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