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是大体上稳固了下来。
战后的痕迹被逐渐抹去。
苏烈掌管的地盘上,露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更可喜的是。
各地的学堂、学舍工程过半。
用不了多久就能正式投入使用了。
而率先完工的。
便是位于帝都洛阳西南边的嵩阳书院。
这个嵩阳书院可不是后来历史上大大有名的那座。
而是由苏烈亲笔赐名并参与设计的。
他还花了很长的时间,四处邀请名师。
得知苏烈有建立学堂的宏愿。
一些知名人士纷纷前来。
表示愿意在嵩阳书院教书育人。
为大汉培养未来的栋梁。
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嘛。
不管所学的是什么专业。
身上总是有一股无法抹去的书生气。
让他们去田间做农活。
很多文人是接收不了的。
有辱斯文!
让他们去投靠各路诸侯吧。
他们又觉得失了体面。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就像当初避祸辽东的国渊他们一样。
高不成低不就的。
要不是当初苏烈胡萝卜加大棒。
硬把国渊他们领出了山。
没准到现在他们还窝在辽东做逍遥快活的隐士呢。
一听说苏烈推行了科举制。
并且大力兴建学堂。
这帮名士终于在暗夜中寻觅到了一丝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