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国民党军的攻势顿挫,其内部对于进攻东北利弊得失的争论再起。苏联撤军虽使国民党在东北的作战不必再有投鼠忌器的顾忌,而且由于美国的海运帮助,此时国民党在东北的兵力已达7个军,装备也远胜于中共部队。但东北地域广大,除去必要的守备等用途,国民党实际可用于前线作战的不过4个军,人数较中共并不占多少优势,而且随着占领地域的增多,这种人数优势还有继续下降的可能。面对军事进攻的胶着局面,熊式辉一反先前之主战态度,改而主张只有等援军开到,才能继续进攻。国民党统帅部方面,何应钦认为,主要兵力不宜伸出过远,以免后防空虚;军令部则一直认为不宜孤军深入。4月21日,蒋介石召集军事幕僚讨论东北战局,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坚持其一贯主张,认为“国军既受运输限制(无问军队,粮弹尤然),更防苏联破脸的助共,我孤军深入,今已为甚,奈何开进”;“军事力量只能以锦州为主,沈阳左近为最大限”。但这些反对意见并未动摇蒋介石对东北用兵的决心,一是因为此时国民党内对共强硬的政治大气候已经形成,蒋介石亦须照顾强硬派的意见,使国民党在东北问题上已难有回旋余地;二是“九一八”之丢失东北,长期为国民党之耻,收复东北因此成为国民党公之于众的抗战基本目标之一,事关其政治地位与公众形象,国民党无法承担不能收复东北的政治与公众压力;三是4月18日中共军队攻占东北首府长春,使国民党颜面尽失,主战喧嚣压过了理智判断,认为只有拿下长春才能显示国民党的力量;四是国共关系起伏不定,蒋介石一直准备在适当时机对中共动武,正可以东北战场作为检验国共战力之实验场,并以此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后勤、训练等方面之缺失有所矫正。正因为如此,蒋介石并未因东北战局之胶着而改变其战略部署。21日,他指示熊式辉:“四平街会战,国军应彻底集中兵力,一举击破共军之主力。”
相关影视:热热色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