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广设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早在“百日维新”以前就有议论,“新政”开始,便着手开办。将原设官书局和译书局并入大学堂,利用官书局原址,命孙家鼐为管学大臣,负责管理大学堂事务,同时规定有统辖各省学堂的权力。京师大学堂不仅需要管理好自身,还要办成各省学堂之表率。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期间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的创设,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行政组织的萌芽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一种有别于封建旧教育体制下的学校管理模式的出现。
此外,各地旧有的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和西学的学堂。各省的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府城的书院改为中等学堂,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地方捐办的义学、社学,亦令中西兼学。此外,奖励绅民办学(民间祠庙不在祀典者,也改为学堂)。在专门学堂方面,筹备设立铁路、矿务、农务、茶务、蚕桑、医学等学堂。
第三,倡导西学。在提倡西学方面的直接措施有:派人出国留学,由各省督抚就学堂中挑选聪颖有志深造的学生,派赴日本等国游学;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译外国教科书和其他书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