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即改是大胜者保证自己不败的一种清醒方式。但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总以为自己所做的就是完全正确的,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所以导致彻底的失败。相反,能够做到知错即改,是对自己负责立于不败的必然措施。
作为一个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没有人敢轻易去指出他的对与错,但是,秦始皇却能迅速主动地改正自己的过错。最能体现他闻过即改特点的,是换用老将王翦灭亡楚国、消灭秦国最后一个劲敌这件事。
王翦是秦国名将,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曾先后领兵平定赵、燕、蓟等地。
王翦之先出于姬姓周朝的国姓。东周灵王的太子晋因为直谏而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称为“王家”,因以为氏,从此改姓王氏。王翦“少而好兵,始皇师之”。王翦用兵多谋善断。他还是嬴政的军事老师。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在灭亡韩、赵、魏,迫走燕王,多次打败楚国军队之后,秦王嬴政决定攻取楚国。发兵前夕,秦王嬴政与众将商议派多少军队入楚作战。青年将领李信声称:不过用二十万人。而老将王翦则坚持: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曾轻骑追击燕军,迫使燕王喜杀死派荆轲入秦行刺的太子丹,一解秦王心头之恨,颇得秦王赏识。听了二人的话,秦王嬴政认为王翦年老胆怯,李信年少壮勇,便决定派李信与蒙武率领二十万人攻楚。王翦心中不快,遂借口有病,告老归乡,回到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