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小孩,小孩子们也喜欢我,不管走到哪里,身边都会围着一群孩子。夏向上当时是主动过来,我才认识了他。温任简就不一样了,我在雄县打桩时,也有一群孩子围着,其中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戴着眼镜拿着书,看几眼书,再看几眼打桩的设备,然后又转过身去背着什么。我就很好奇,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他在背英文。”
“他说一边背英文一边看打桩,可以放松脑筋,有利于加深记忆。我就问他这么努力学习,是不是想考大学,他说他要考中专,要尽早跳出农村去城里。读完高中再读大学,会比读中专多出三年时间,就等于少赚三年钱。”
“他家庭条件不好,没有那么多钱供他再多读三年高中了。我听了很是感慨,很多优秀的农家子弟,都是家里没有钱再供他们读三年高中,只好去考中专,他们当中,很多是清北的苗子。我当时就说,你去读高中,我供你三年。”
“三年高中能花多少钱?他学习成绩那么好,只上了个中专,太可惜了。”康小路终于对康大道的故事感兴趣了,不,准确地讲,她是对农村过去的生活状况感兴趣,“向上,你小时候农村真的那么穷吗?”
夏向上点头:“我比温老师小十来岁,感受比他要好一些。在温老师的年代,农村确实存在供不起孩子读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