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西夏后期依然受到重视,仁宗皇帝执政长达半个世纪还多,把西夏佛教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使佛事重新,令德法复盛”。他派人到金国购买佛书,设立刻字司专门从事刻印事业,流传至今的许多西夏佛经都是在这时刻印的,分汉文和西夏文两种。与此同时,仁宗还请高僧讲佛经,作法会,救生灵,济贫苦,举行一系列佛事活动。仁宗朝宰相任得敬晚年皈依佛门,一次因病辗转床褥,为早日康复而发愿刻经。他在刻经发愿文中说,自己“疾病缠绵,日月虽多,药石无效。故陈誓愿,镂板印施,仗此胜因,冀资冥佑。倘或天年未尽,速愈沉疴;必若运数难逃,早生净土”。耐人寻味的是,任得敬染疾未夺去生命,却因谋篡伏诛。仁宗花甲之年恰逢本命年,也大作佛事活动,印刷佛经彩画以资庆祝。乾祐二十年(1189年)仁宗65岁时,一次便散施番、汉《观弥勒菩萨上升兜率天经》10万卷,汉文《金刚经》、《普贤行愿经》、《观音经》各5万卷,饭僧、放生、济贫、释囚等法事,进行了10昼夜,真是盛况空前!
仁宗以后,西夏又传五代帝王而亡,共计34年。仁宗皇后罗氏也笃信佛教,为祝福仁宗早升西天净土,发愿刊印汉文《佛说转女身经》。她还不惜代价,耗用大量人力、物力派人抄写全部西夏文大藏经,多达三千五百余卷。这一时期,还有私人刻印经卷,如僧人智广、慧真编辑的《密咒圆因往生集》1卷,篇幅虽然只有万言,却请了西域和东土的高僧反复校译,并用汉、梵两种文字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