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天,其实是一体的。所以说到成功的认知,它们是一致的。但是,这三者在人的品质和力量上是有等级的,不能混淆等同。我仔细看了你的论述,你的意思似乎是担心那些尽心、知天的人,会忽略了存心、修身的功夫,反而成为尽心、知天的障碍。这其实是担忧圣人功夫可能会有间断,而不是担忧自己功夫不够真切。我们用功的时候,应该专心致志地从“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上下功夫,这才是尽心、知天功夫的开始。就像学习站立和移动是学习奔走千里的开始一样。我们自己还在担心不能站立和移动,又怎么能突然担心不能奔走千里呢?更何况那些已经能奔走千里的人,又怎么会忘记当初学习站立和移动的练习呢?
你的见识本来就超群出众,但你所说的这些话,还是因为没有摆脱过去解释文义的旧习惯。你试图将这三段话分开比较以求融会贯通,结果反而添加了许多纠缠不清的意见,使得用功不再专一。近年来有些人悬空去做勿忘勿助的功夫,他们的见解就有这样的毛病,最能耽误人,必须要清除掉这种错误观念才行。
【解读】
文蔚因为受到过去解释文义的习惯影响,没有从良知学说的核心立场去深入理解,而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去寻求理解。但这样做反而让他越讲越不通顺。在王阳明看来,任何学说都只有从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立场出发,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