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内隐性,不同于知识和能力,一般是难以明确、显性地表述出来,更不可能一节课一节课具体地罗列出来,所以,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情意目标。
4.要借助情意目标的分类理论
对情意目标的分类,影响最广泛的是布卢姆根据情感内化的不同程度,将情感领域的目标由低到高、态度从轻微持有和不稳定到受到高度评价且稳定划分为注意、反应、价值倾向、组织、性格化五级,我们可以借助此理论设置情意目标。
朱小蔓教授倡导的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对象划分为人与自然、人与操作对象、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过程与方法六大类的做法,也是我们设置情意目标的理论依据。例如:
初中思想品德“权利与义务”的情意目标如表1.2.3:
表1.2.3
三、教学思维方式的达成
设置了知识、能力、情意目标,仅仅是明确了在教学中将要做什么,知道做什么不等于做成了什么,所以,我们不仅要设置教学目标,更要努力达成教学目标,使教学思维变成教学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