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粥有清肝明目的功效,适合秋季上火时食用。
方二:梨粥
梨2个,洗净后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加水煮粥。梨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可作为秋令时节常食的保健食品。
处暑防温燥
1 科学调养解“秋乏”
每年的8月23日左右是处暑节气,“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的意思就是暑天将近结束,民间也有“处暑寒来”的谚语。但此时天气还没有明显的转凉,晴天午后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但早晚比较凉爽。处暑以后,气温会逐渐下降,这时候人体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秋乏”。也就是说,尽管睡眠不少,可人们在白天还是哈欠连天、昏昏欲睡,人也显得倦怠无力,毫无神采。这是怎么回事呢?
《黄帝内经》认为,秋乏的产生,与夏季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关。盛夏季节,天气炎热,持续的高温使机体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盐代谢失调;胃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减弱,食欲不振;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新陈代谢加速。人们在夏天由于缺乏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营养,过度消耗的能量没能得到及时补偿。
秋天到来后,随着天气转凉,日照时间逐日缩短,人体各系统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如出汗减少,水盐代谢恢复平衡,消化功能恢复常态,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得到减轻,人体能量代谢相对恒定。这时机体进入了一个生理性的休整阶段。因为秋日气候凉爽,适宜睡眠,所以人们总有睡不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