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必然难以满足社会对于优质教育的底线要求。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教育的不均衡: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学校建设、资源配置、教师队伍等比发达国家还要好,而广大农村地区办学条件严重不达标,甚至在广东这样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省份,还存在危房教室的现象。2010年省(直辖市、自治区)际间普通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极差(最高水平与最低水平之比)分别高达7.57和6.67。
第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首先,我国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导致资源配置严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被少数重点校和示范校垄断)、资源建设单一重复(盲目追求硬件设备的完善)、资源孤岛现象严重(教育资源的基本元素如人、财、物、信息等,不能统一被管理并在突破各种屏障和边界的工作环境下进行调配和紧密整合)、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其次,思想层面的认识也影响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决定了自给自足的文化传统,直接导致了共享意识的淡薄,而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更加剧了“特权者”优先使用资源的意识。因此,目前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大多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次,共享的载体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共享的形式大于内容,[20]可共享的往往是一些显而易见的、无关紧要的资源,而真正优质的或者说核心的软性资源则很少被拿出来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