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像是对一个未知领域所绘制的第一张地图,只有大概的摘要,仍有许多有待补充之处,尤其是未说明偏执—分裂位置的病理。虽然梅兰妮·克莱因描述了过度分裂与婴儿期持续退缩的不良影响,但一直要到晚期在《嫉羡与感恩》中,经由研究显著的嫉羡在发展上的影响,她才能开始有效地区别偏执—分裂位置的正常与不正常形式。她在晚期对本篇的说明中做了两项修正:在《关于焦虑与罪疚的理论》(1948)与《对精神分裂症中的抑郁的论述》(Depression in the Schizophrenic, 1960)中,她描述了罪疚感与抑郁在非常早期的形式,发生在抑郁位置之前,属于偏执—分裂位置。
将两篇文章《论躁郁状态的心理成因》与《哀悼及其与躁郁状态的关系》放在一起来看,包含了对婴儿期抑郁位置的说明,而本文成功地将发展的新理论引入精神分析,这个理论的关键概念是:发展是一项工作——经由两个主要的心理位置,活跃的自我和客体发生关联。这个理论将新的概念与假说带入精神分析,根据这些概念与假说,梅兰妮·克莱因阐释且解释了广泛的心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