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感慨孟子的遭遇,却赞同其虽生不逢时,郁郁不得志,但始终为人伦正义、为传统文化的道德政治奔走呼号的品格。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了极致。直至老之将至,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传道授业,著书立说,就如寒梅般,在冰雪中怒放。
这就是一个生不逢时之人的典范。虽然大家都说上天是公平的,但这也只是自我安慰,上天不会眷顾每个人,而命运无常才是真。因此,与其将人生寄托于上天的安排,不如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无论是生逢其时,还是生不逢时,都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与其抗争到底,绝不轻易言败,绝不妥协。
因为妥协就是生命的枯萎,就是人生的最大悲哀。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公元前340年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他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便升至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官至左徒时,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暗中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楚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用计使楚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最终被放逐到江南,郁郁不得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好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