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般总是低声下气,始终用恭敬的语言、赞美的口气说话。初交时,对方也许会有不好意思的感觉,但绝不会对这些人产生厌恶。然而,随着交往的日益深入,他人便会逐渐察觉这种人的态度,而且会气恼不已。这时对他的评价,大多变为:“那家伙原来是个口是心非、表面恭敬的人!”
这种人幼儿期一定受到过双亲严厉而又错误的教育,尤其在有关礼节方面。因此,那些在一般人看来是可容许的欲望,却不为他们的良心所许可,导致他们产生了恐惧、罪恶和不安等感觉。于是,他们便将种种欲望、冲动和情绪全压抑在内心深处,死死禁锢着。但是,被压抑的欲望、冲动和情绪越积越多,总有一天会形成强大的攻击冲动而发泄出来。他们直觉地觉察到这一点,为求掩饰起见,便启动反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对人更加恭敬。这等于说,这类以令人难以忍受的过分谦恭的态度对待别人的人,内心里往往郁积着对别人的强烈攻击欲。
日本语言学家桦岛忠夫说:“敬语显示出人际关系的亲疏、身份、势力,一旦使用不当或错误,便扰乱了应有的彼此关系。”在某种无关紧要或特别熟悉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恭敬语。不过,在很亲密的人际关系群中,碰见有人突然使用恭敬语对你说话,那就得小心了。是否在你们之间出现了新的障碍?如果在交谈中常常无意识地使用敬语,就说明与对方心理距离很大。过分地使用敬语,就表示有激烈的嫉妒、敌意、轻蔑和戒心。所以,当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话时,若使用过多的敬语,绝对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反而是表示“我对他一点意思也没有”,或是“我根本就不想和这类男人接近”等强烈的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