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最重要的是用心体会,如果在心里认为不对,那么即使是孔子说的话,也不敢认为是对的,更何况那些不及孔子的人呢?如果在心里认为是对的,那么即使是普通人说的话,也不敢认为是错的,更何况是孔子说的话呢?
而且,《大学》古本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现在我们读它的文词,仍然觉得明白易懂;论说它的功夫,也觉得简单容易入手。那么,我们凭什么依据来断定这一段必须在那里,那一段必须在这里;这里为什么缺了,那里为什么错了,并因此进行修改和补充呢?这岂不是对背离朱熹过于重视,而对违背孔子过于轻视吗?
【解读】
这里,阳明先生展现了一种极致的自尊和无畏精神。他坚信,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自己内心的洞察去探寻和理解真理,不被外界所左右。在他看来,即便是孔子、朱子这样的圣人所说的话,如果与自己内心的认知相悖,也不能盲目接受;反之,如果是一个普通人说的话,但与自己内心的判断相符,那也同样值得重视。
这种观念实际上是在强调,权威并非来自于外在的圣人或者经典,而是源自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认识真理、鉴别是非,就像圣人一样。在当时那个极度尊崇孔子和朱子的时代,阳明先生能够勇敢地提出这样的观点,确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阳明先生身上学到这种自尊和无畏的精神。因为只有当我们真正尊重自己,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判断,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样的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骄傲地活下去,活出自己的价值和风采。